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便于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成分。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太阳一到夏天就像喝了“红牛”一样兴奋,热情得让人喘不过气。可对于患有高血压的人来说,这种“热情”并不是什么好事。一不小心,吃完降压药后,身体可就“玩出花”来了!
夏季人体的出汗量增加,血管扩张速度加快,这些都会对血压控制产生影响。尤其是服用了降压药后,身体对外界温度的适应能力会有所下降,容易出现一系列潜在风险。不少患者以为按时吃药就万事大吉,殊不知,在高温的“烘烤”下,原本平稳的血压也可能出现“自由落体”式的变化。
首先要说的,是夏天最常见也最容易被忽视的一个问题——低血压。很多人以为只有高血压才危险,其实夏天出汗多、饮水少,再加上服用了扩张血管的降压药物,如氨氯地平、厄贝沙坦等,血管舒张后会让血压进一步下降。
尤其到了中午或傍晚气温高峰时段,体位变化快,比如蹲起或突然起身,极易导致头晕眼花、站立不稳,严重时甚至会引发晕厥。
这种低血压不像高血压那样容易察觉。高血压人群通常会警惕头痛、心悸等症状,而低血压的表现往往更“温柔”,只是一点乏力、轻微恶心,很容易被误以为是天气热造成的“正常反应”。但若不及时补水或调整药量,可能会引起脑供血不足,甚至诱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一个被不少患者忽略的现象是——电解质紊乱。高温环境下,人体通过出汗大量流失钠、钾等重要电解质,尤其是服用利尿类降压药(如氢氯噻嗪)的人群,更容易出现低钠血症或低钾血症。
这类紊乱会直接影响心脏节律,引起心悸、乏力、肌肉无力等症状。在极端情况下,还可能诱发心律失常,危及生命。
有些患者在夏天为了“清热解毒”,还会额外服用一些中药或喝凉茶,这些行为若没有专业指导,也可能进一步扰乱体内的水电解质平衡。中医讲究“寒凉伤阳”,如果再加上降压药的作用,可谓是“内外夹击”。饮食与用药需双向兼顾,切勿随意增减药物或自行搭配中草药。
第三个风险,是肾功能负担加重。不少降压药物,特别是一些普利类与沙坦类,在调节血压的同时也会对肾小球动脉产生影响。
夏天本就容易脱水,如果没能及时补充足够水分,加上药物本身的作用,极有可能让肾脏“雪上加霜”。尤其是对于本身体质偏虚或原有肾功能异常的老年患者来说,这种情况更需警惕。
一些患者在高温时节感觉口干舌燥,便以为多喝饮料就能解决问题,但含糖饮料或冷饮会增加肾脏代谢负担,反而起到反效果。
肾脏就像是身体的“大滤网”,一方面要过滤体内代谢废物,另一方面还要维持电解质平衡和体液稳态。在高温下,这个“滤网”若再被药物“压上一层砖”,出问题也就在所难免了。
最后一个风险,是热射病诱发心脑血管事件。炎热天气中,人体通过出汗降低体温,但当外部温度过高、湿度过大时,汗液蒸发困难,体温无法有效下降,极易导致中暑甚至热射病。
而服用降压药后,血压波动会使心脑血管的应激调节能力变差。一旦身体处于高热状态太久,加上血压不稳,很可能诱发心肌缺血、心绞痛,甚至脑卒中。
尤其是老年人或有基础疾病的人群,体温调节功能本就不如年轻人敏感,再加上部分降压药会影响交感神经系统的调控能力,使得他们在高温环境下更容易出现意识模糊、体力衰竭等危险信号。此时若不能及时降温处理,严重者甚至会因热应激引发急性心衰或卒中。
除了以上四大风险,夏季还有一些“隐形陷阱”可能加剧血压波动。例如长时间待在空调房,忽冷忽热之间,也会让血管“晕头转向”;又或者频繁食用腌制食品、烧烤和油炸食物,这些高盐高脂饮食会悄悄拉高血压;再比如夜间睡眠质量下降,影响自主神经系统调节,间接促使早晨血压升高。
夏季高温对高血压的影响,并非全国一致。南方地区湿热交加,更容易出汗导致电解质流失;而北方干燥炎热,身体容易脱水但不易察觉。这种地域差异也提示我们,控制血压不能“一刀切”,应结合个人体质、居住环境和用药反应灵活调整。
从中医角度来看,夏季属“心火旺盛”之时,容易烦躁、出汗、失眠,情绪波动也会影响血压变化。中医讲究“心主血脉”,认为心火过旺可致血行不畅,进一步加重高血压患者的症状。
在日常养护中,也可以适当采用如莲子心茶、菊花茶等清心降火的方式进行辅助调养。但需注意,中医调理应在专业指导下进行,切勿自行“上火就灭火”。
对于广大高血压患者来说,夏天并不是“吃完药就万事大吉”的季节。除了规律服药、定期监测血压,还要特别注意饮食清淡、补水充足、避免高温暴晒和剧烈运动。尤其在外出时,最好选择清晨或傍晚气温较低时段,随身携带遮阳伞、水壶和常用药品,以备不时之需。
家中应常备电子血压计,并定期记录血压波动情况,若出现持续性低血压或血压异常波动,务必及时就医调整用药方案。家庭成员之间也应加强互相观察和沟通,尤其是老年患者,若出现行动迟缓、反应迟钝等异常表现,应引起高度重视。
夏季虽热,但只要了解了其中的风险机制,采取科学合理的预防措施,便能让高血压患者安然度夏,避免因小失大。血压管理不仅靠一颗药丸,更靠对生活细节的点滴把控。把握好这四个风险节点,既是对身体的尊重,也是对生命的负责。
健康声明:以上内容所涉及的风险为高温季节中高血压患者可能遇到的常见问题,相关表现也可能由其他因素引起,不能作为单一诊断依据。如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前往正规医疗机构进行全面评估与专业指导,切勿擅自停药或更改用药方式。
参考文献:
[1]张强,王莉,刘艳,等.高温环境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影响分析[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4,44(03):196-200.
[2]李俊,赵珊,刘志宏,等.老年高血压患者夏季血压波动及其应对措施[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5,44(02):132-136.
[3]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摘要[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4,52(01):10-18.
富腾优配-做杠杆炒股-股票配资之家-散户配资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